22根钢管,11颗石球,广东某野机大学门口突然多了这么一组“艺术装置”。第一眼看上去,像极了一场不知名的行为艺术。再一琢磨,这不是艺术,这是校长和党委会联手打造的“安全感”。200块买来的圆石头,套上100元一根的防护桩,值钱的到底是石球,还是那份流程?现场的学生围观,保安叔叔擦着脖子上的汗,气氛比食堂排队还热闹。
有人说校长怕贼,怕有人半夜三更扛着起重机来偷这么个不规则的石球。谁偷石球呢?淘宝明码标价200块,搬一颗石球回家,怕不是要请神一样的快递小哥。要是怕撞,干脆搬走不就得了。你看那马路牙子,没人见过骑电动车专门去顶石球的,至多有个路痴小猫踩上去歇歇脚。偏偏学校还得郑重其事走流程,党委会讨论,保卫处执行,钢管和石球就这么组成了校园新地标。
我忍不住回头想起多年前,篮球场上新装的LED灯,听说是“夜间照明革命”,结果一到晚上,全场像被月光罩上了滤镜。学生们手电照球,打球像在玩“寻宝”。再早一点,图书馆门口的智能闸机,每次卡顿都能让早八的同学原地怀疑人生。安全升级、流程合规、创新管理,听起来头头是道,落地时总有点“搭错线”的味道。
说到“安全感工程”,别光盯着这批石球。小区铁闸门、电动车禁令、井盖报警器……每年都有新花样。管理者怕出错,怕背锅,怕舆论,怕领导点名。大家都在给自己加防护桩,流程完备,一切有据可查。至于结果嘛,反正钱花出去了,责任甩清了。谁还真指望这些钢管能守住校园的太平?有时候想想,成年人世界的安全感,比大学生的恋爱还容易碎。
学生们倒也没太当回事。有人调侃:“要不每棵树都来一根钢管,防止树精成精?”还有人半开玩笑:“毕业了能不能拆根钢管带走,留个念想?”现在的年轻人,看惯了形式主义的魔法表演,谁还不是个吃瓜群众?吐槽归吐槽,真出事还得靠自己。流量时代,吐槽和围观比什么都快,SEO排名刷得飞起,谁家热搜不就是靠这些“神操作”堆上去的。
细细琢磨,石球和钢管的故事,说白了是管理的焦虑。手里没数据、没调研,直接物理解决,流程走完,心里就踏实了。就像有些体育明星,场上拼得满身汗,输了球还得背锅。C罗世界杯下场,教练一脸冷漠,球迷早已炸锅。谁在意背后数据和战术,情绪冲上来,谁都想找个出口。现实生活也是如此,事情一多,流程一长,最后剩下的,只是大家各自为安全感买单。
其实,这种“流程正义”不只在学校。体育圈、娱乐圈、职场、甚至家长群,都是同一套剧本。井盖报警器坏了没人修,铁门卡住了业主还得翻窗。每个人都怕出错,都想着多做点什么,责任链越拉越长。你说这不是形式主义的胜利是什么?安全感堆到天花板,逻辑却还趴在地板上。
要真说专业,钢管加石球的搭配,既没数据支撑,也没风险评估。学校要真想防盗,先查查历史上有没有石球被偷过;要防撞,看看过去有没有车辆撞上石球。流程走得热闹,实际效果却像篮球场上的花式过人,热闹归热闹,球最后还是丢了。管理思路比技术战术还飘忽,安全感和责任感被流程裹挟着往前跑。
这种场面,不止我见过。上次体育场馆换新门禁,三天两头坏,保安大哥手抄名单,效率堪比八十年代。再看别的学校,窗帘统一颜色,结果教室暗得像网吧。花钱买安心,买到最后,大家都习惯了。形式主义的操作,年年有,花样还在进化。
你要说真有用吗?谁也说不准。钢管和石球的组合成了新景点,安全感有没有提升,只有领导心里清楚。学生和老师倒是多了个谈资,保安也多了份活计。流程走完,心里踏实了,至于实际效果,反正没人追究。
如果哪天你也路过,看到石球和钢管的新CP组合,不妨停下来拍张照发个朋友圈,问问大家:你见过最离谱的“安全感工程”是什么?评论区见,聊聊你身边的奇葩事。毕竟,生活比段子精彩多了,形式主义这场大戏,谁不是观众呢?
配资论坛线上,安徽股票配资,最可靠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