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那边又咋咋呼呼地宣布了一揽子关税,这次名单拉得很长,14个国家,税率25%起跳,最高到40%,连一向关系不错的巴西都被单独拎出来,标上了50%的价码。
这套组合拳定在下月初开打,而且早在2月4号,对邻居墨西哥和加拿大的25%关税就已经生效了。风声还说,特朗普团队甚至在盘算一个更狠的计划,就是到了2024年,干脆对所有进口商品来个10%到20%的“普惠”关税。
按理说,这动静不小。但奇怪的是,这次世界似乎没那么紧张了,市场反应平平,各国政要的回应也透着一股“知道了,下一个”的疲惫感。那根曾经搅动全球风云的关税大棒,好像正在变成一根没人理睬的烧火棍。
最能说明问题的,是日本的反应。作为第一个跑去华盛顿表忠心、谈条件的盟友,日本起初的姿态摆得相当低。
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当初跑断了腿,在东京和华盛顿之间穿梭,日方开出的条件也很有诚意:加大对美投资、多买你们的天然气,甚至可以帮你们重振造船业。说白了,就是想花钱买个平安,求特朗普高抬贵手。
结果换来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。特朗普眼里只有贸易逆差和中期选举的选票,日本的示好被完全无视,依然被死死按在加税名单上。
这一下,日本彻底不干了。政界的石破茂直接摊牌,“绝不妥协”,尤其强调“不能牺牲日本农业”。这话背后,是日本已经被逼到了墙角。汽车是日本的命根子,2024年对美出口额高达20.3万亿日元,农业则是自民党执政的根基。
一旦关税落地,丰田、本田、日产这些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建厂专供美国市场的巨头,利润动辄就要蒸发掉两三成,马自达甚至可能高达44%。核心利益受损,政治基本盘动摇,日本政府内部(经产省、外务省等)紧急开了好几次会,主题就一个:怎么扛过去。
对东京来说,现在的情况就是“横竖都是死”,既然妥协换不来豁免,那还不如站直了,硬气一点。日本已经准备好,要跟特朗普好好“缠斗”一番了。
如果说日本是心冷了之后的决绝,那巴西总统卢拉的反应就直接多了。面对那匪夷所思的50%关税,卢拉连客套话都省了。
他直接开怼:要加税?可以,你加50%,我也对你加50%,看谁怕谁。卢拉还把账本翻了出来,说过去几十年,美国对巴西累计贸易顺差超过4100亿美元,去年一年就赚了70亿,到底是谁该对谁加税?
卢拉甚至看穿了关税背后的真实意图。他暗示,特朗普政府根本不是在乎那点贸易额——美巴贸易只占巴西GDP的1.7%,无足轻重——而是想借此干涉巴西内政,施压巴西停止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。
这种把戏,巴西不准备接招。卢拉的态度很明确:主权不容交易,我们不吃这一套。
而在大西洋对岸,欧盟也早就对这套流程免疫了。法国、西班牙、荷兰的领导人异口同声,呼吁欧盟必须统一行动,捍卫自己的利益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说得更直白,这种做法只会“摧毁经济开放带来的繁荣”。
德国作为受害者之一,汽车工业已经损失了数十亿欧元,但他们的经济学家分析后认为,关税的负面影响,最后大部分还是得由美国自己消化。所以,德国的态度是,可以谈,但别指望我们再做无谓的妥协。
说白了,特朗普来来回回就这么几招。第一招是高调宣布关税,搞极限施压,先把你吓住。第二招是夹带私货,关税是幌子,真实目的是让你在其他地方让步,比如逼韩国多交军费,或是干涉巴西司法。第三招就是全凭个人感觉,政策缺乏逻辑和连贯性,今天一个数,明天可能又是一个数。
一开始,这套打法确实唬住了不少人。但几年下来,全世界都把他的套路摸透了。美国克拉克大学有位教授就说,这种凭个人好恶随意定价的做法,在现代国际关系里简直“闻所未闻”。
当“狼来了”的故事讲了太多遍,狼也就不再可怕了。更何况,美国国内,特朗普的反对者们也摆出了一副看戏的姿态,就“静静看着他继续出丑”,巴不得他把盟友和对手都得罪光,因为他们清楚,除了关税,特朗普手上已经没有别的牌可打了。
这根曾被他引以为傲的大棒,正在全球此起彼伏的硬气回应中,彻底失去了魔力,沦为一个谁也不再当真的笑话。
配资论坛线上,安徽股票配资,最可靠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