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,浙东海面上硝烟弥漫。陶勇一巴掌拍在作战地图上,震得茶杯里的水溅出来老高:"老毛子那套夜间航渡的馊主意,搁咱们这儿就是驴唇不对马嘴!"对面坐着的聂凤智叼着烟卷直乐,烟灰簌簌落在军装上。这两位从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老将,正为苏联顾问的作战方案较着劲。
苏联首席顾问瓦西里同志可憋屈坏了。他捧着厚厚的作战手册,蓝眼珠子瞪得溜圆:"根据卫国战争经验..."话还没说完就被陶勇截住:"您那套在伏尔加河好使,搁东海就是旱鸭子游泳——扑腾不开!"会议室里几个参谋憋笑憋得直咳嗽。老瓦气得文件包一夹就要走人,张爱萍赶紧打圆场:"同志哥别急嘛,咱们再合计合计..."话音未落,门已经"咣当"一声摔上了。
海军指挥所里更热闹。新来的顾问彼得洛夫非要按条令搞三波次轰炸,把聂凤智急得直挠头:"您这方案漂亮是漂亮,可咱们飞机又不是下饺子,哪来这么多架次?"老彼得不依不饶,直接跑到机场要改作战计划。聂司令当场就黑了脸,冲着电话那头吼:"就按原计划打!谁再听洋和尚念歪经,老子撸了他的肩章!"吓得通讯兵差点把话筒扔出去。
这帮老革命打仗向来是"看菜吃饭"。张爱萍带着参谋们蹲在滩头琢磨潮汐,发现下午涨潮时礁石能全淹下去,这不比拂晓登陆强?陶勇更绝,把渔民出身的侦察兵派去数浪花,回来报告说中午航渡最稳当。这些土办法把苏联顾问看得直瞪眼,可实战效果偏偏就邪门的好。
三军演习那天才叫精彩。空军炸靶船炸上了瘾,海军陆战队抢滩比赶集还热闹。有个愣头青连长带着队伍冲太快,把配合时间全打乱了。陶勇站在指挥舰上骂娘:"龟儿子急个锤子!当是赶着拜堂呢?"转头却跟张爱萍嘀咕:"这股子虎劲儿倒是对胃口。"聂凤智更绝,把出错的部队拉到海边,指着潮水说:"看见没?打仗要像这潮水,该猛时猛,该稳时稳。"
总攻前夜指挥部吵翻了天。上头有人觉得冬天打仗太悬,张爱萍蹲在沙盘前抽完半包烟,突然蹦起来:"打!就趁蒋军过年松懈时干!"作战命令传到炊事班,老班长抡着大勺嚷嚷:"明儿给娃们包饺子,等捷报就着饺子汤喝!"
1955年1月18日中午,东海像开了锅的饺子铺。轰炸机群过去时,一江山岛冒起的烟柱比过年放鞭炮还热闹。陶勇举着望远镜的手直发抖:"他娘的,当年打小鬼子要有这阵仗..."话没说完就被登陆艇的轰鸣盖过去了。聂凤智守着电台催进度,急得把茶杯磕掉半块瓷:"问问突击队,是不是把岛子当馒头啃呢?这么慢!"
结果比所有人想的都快。太阳还没落山,红旗就插上了主峰。战后清点伤亡,张爱萍攥着战报在指挥部转了三圈,突然哈哈大笑:"老毛子该来看看,什么叫中国式打法!"这话传到养病的苏联顾问耳朵里,老瓦同志望着东海方向直摇头,最后却偷偷往战例本上记了好几页。
打扫战场时更逗乐。战士们从碉堡里扒拉出半麻袋家书,有个新兵蛋子念着念着哭了:"狗日的反动派也想老婆孩子..."旁边老兵踹他一脚:"哭个球!赶紧帮老乡修渔船去!"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北京,后来毛主席听说后直乐:"我们的兵,枪杆子硬,心肠子软。"
如今大陈岛早成了旅游景点,当年抢滩的礁石上蹲满钓鱼的老头。有次导游指着滩涂说"这就是当年登陆点",有个戴草帽的老汉突然插嘴:"放屁!明明再往西二百米!"众人哄笑中,老汉压压帽檐走远了——他裤管下若隐若现的伤疤,在夕阳里泛着暗红的光。
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倡导文明、健康的社会风气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。
配资论坛线上,安徽股票配资,最可靠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