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把2022年开始的这场俄乌冲突叫做“小三战”,这个说法背后,是全球性的资源调动和阵营站队,影响早就超出了地区冲突的范畴。但你要是把时间线拉长了看,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新剧本,它更像是一出俄罗斯不得不反复上演的、被诅咒了的旧戏。
一百多年前,沙皇俄国在一战前夜犯下的错,和今天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认知偏差、战争准备上的草率,相似到让人后背发凉。历史这个老师,好像总在用同样的方式敲打同一个学生。
帝国的软肋,一切麻烦的起点
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,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邻居。它是俄罗斯这个帝国事业的摇篮,是人力、粮食和早期工业的发动机。说白了,没有乌克兰,俄罗斯能不能成为欧洲牌桌上的大玩家,都是个问题。普京把这场仗定义成一场“迟到三十年的苏联内战”,一句话就点透了这种既共生又互斥的宿命关系。
但硬币总有另一面。乌克兰也是俄罗斯最要命的软肋。一旦它有了彻底独立的民族意识,不仅会从根子上动摇俄罗斯的主体身份,更要命的是,会在俄罗斯的肚子底下,顶起一个体量庞大又充满敌意的反俄堡垒。这个前景,是莫斯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。
所以,莫斯科给2022年的军事行动摆上了一大堆理由:北约已经把枪口顶到家门口了;基辅在搞班德拉那套纳粹复活的玩意儿,是在刨反法西斯的祖坟;乌军在东乌“屠杀”俄族人,还撕了《明斯克协议》。甚至,俄罗斯还从联合国宪章里翻出了针对二战战败国的“敌国条款”,想证明自己动手是“合理合法”的。
把这些官方说辞的包装纸一层层剥开,里头就剩下一种核心的恐惧:一个彻底倒向西方、独立自主、民族认同感爆棚的乌克兰,是俄罗斯睡不着觉的战略噩梦。
百年前的剧本,今天的演员
历史总爱开这种残酷的玩笑。一个世纪前,欧洲在民族主义的狂热和“看谁先眨眼”的武力恫吓中,一头栽进世界大战的火坑。那时候的沙俄,其实不是没有明白人。内政大臣彼得·杜尔诺沃,在战前递给沙皇的备忘录里,写下的预言准得吓人。
杜尔诺沃说得很直白:跟德国奥匈打,就算俄国打赢了也是惨胜,捞不到半点好处,反而会让保守的君主制被自由派给冲垮。更要命的是,凭俄国那点薄弱的家底去打一场烧钱的现代战争,结果很可能就是社会总崩溃,然后爆发革命。到那时候,军队就不是沙皇的靠山,而是革他命的先锋队。
他还特别警告,要是俄国贪心,吞并了奥匈帝国手里的西乌克兰(加利西亚),那不是补药,而是“毒丸”。因为加利西亚那边更成熟的乌克兰民族主义,肯定会像病毒一样“感染”东边,最后养出一个统一又强大的乌克兰分离运动,成为俄国几代人都解决不了的心腹大患。
后来的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俄军在一战被打残,1917年革命爆发,沙皇一家被灭门。斯大林后来确实把加利西亚并进了乌克兰,无意中帮杜尔诺沃完成了那个“感染”的预言。最后,1991年苏联解体,乌克兰独立,一百年前的警告,画上了一个完整的、悲剧性的句号。
当时拍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,在历史上是个公认的庸人,性格内向还优柔寡断。他跟贵族不对付,总以为老百姓会无条件支持他,但又没本事处理复杂的内外矛盾。他受过完整的军事教育,脑子里却只有君主专制那点威严,为了虚无缥缈的国家面子,亲手把整个帝国推进了火葬场。
一百年后,这种批评听起来异常耳熟。就连一些支持俄罗斯立场的评论员,比如朱可夫,也评价普京的决策是“打对了,但打得太急了”。这个“急”,体现在哪?首先是对困难想得太简单,结果外交上空前被动,没能分化西方,反而把人家逼成了“铁板一块”。
开战初期,俄军在关键的情报和信息战上,基本上是被人按着打。更让人看不懂的是,仗都打成胶着状态了,预备役动员居然拖了整整九个月。这一切都说明,莫斯科对乌克兰军队的实力和抵抗意志,判断完全失准,结果付出了远超想象的代价。
这场仗很快就变成了全球站队。美国领着二十多个北约国家,再加上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,铁了心支持乌克兰,军援和经济援助像流水一样送过去。
另一边,白俄罗斯、朝鲜、伊朗、叙利亚、委内瑞拉这些国家,则站到了俄罗斯身后。朝鲜据说要给俄军提供上千万发炮弹,伊朗的无人机早就成了前线的常客,甚至还传出过叙利亚和伊朗“志愿军”参战的消息。
最近俄罗斯开安全会议,来了102个国家,绝大多数都是第三世界国家。这幅画面,把当今世界的地缘格局画得清清楚楚:一边是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,另一边是旗帜鲜明的反西方阵营和广大的“全球南方”。
但是,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拉帮结派,并不能解决俄罗斯在自家核心地带遇到的麻烦。历史的警报声,在这时候听起来尤其刺耳。有学者就直言不讳地指出,如果普京最后没能拿下乌克兰,那这场战争积累下来的仇恨,会让俄罗斯彻底、永久地失去乌克兰。
到那时候,在俄罗斯最柔软的腹部,会冒出一个军事强大、情绪极度反俄的庞然大物。这就等于把彼得大帝以来,俄国几百年向欧洲扩张的成果,一把火烧个精光,一夜退回解放前。
而在这场历史大戏里,一个人的选择,可能真的改变了剧本的走向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,在战争刚爆发时,顶住了压力,拒绝了流亡国外的提议,选择留在基辅。这个决定,在很多人看来,是“或许永远改变了历史”的一个支点。
俄乌冲突,尽管被莫斯科包装成了对抗北约、清除纳粹的“正义之战”,但它仓促的决策过程、准备不足的军事行动,以及对乌克兰这个地缘核心的复杂性判断失误,都和一百年前沙俄帝国的悲剧,形成了强烈的呼应。
杜尔诺沃的警告似乎还在回响: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,只会耗尽国力,引爆内部,最终让你失去帝国的根基。这场战争的账单还没算完,但它最终不仅会决定俄乌两国的命运,更会深刻地重塑俄罗斯自己的未来。历史是个严厉的老师,尤其对那些总是不长记性的学生。一个大国,真的不能轻易把战争当成解决问题的选项,特别是在自家龙兴之地上开打,每一步都可能踏进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配资论坛线上,安徽股票配资,最可靠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